首页 >> 佛陀教育 >>佛学人生 >> 佛陀如何看待子女的孝顺与父母的责任?持戒才是真孝顺;父母对待孩子,有五件事情,云何为五.....
详细内容

佛陀如何看待子女的孝顺与父母的责任?持戒才是真孝顺;父母对待孩子,有五件事情,云何为五.....

微信图片_20240115220243 拷贝.jpg

反邪教进校园、进公园、进图书馆、进书店、进企业、进社区等,焚毁邪教徒淫欲世家音乐歌舞图书入侵图书馆书店等!

注意不被迷惑!一是邪教徒魔民魔女邪说邪淫唱骗教唆人们是“明白人”;二是有害四人帮也妄称是“明白人”教唆;三是附佛外道也自称邪说“是“明白人”教唆;四是更何况黄赌毒明星邪教徒歌星教唆等!千万不上当被邪骗!永记邪教徒特征是吹拉弹唱骗教唆,总之无邪教徒意识之人总被教唆!一旦有反邪教邪说邪唱意识的人自然不会被教唆!(以土石木草教唆往往 助长滋生邪教乃至有害四人帮

破魔民怨家邪教练或淫怨贼“邪车娱乐音乐”“租娱乐等”“搭客”乃至“肉类餐饮”为幌子传播邪教徒怨歌怨文字怨名称乃至魔女淫歌 !远离黄赌毒乃至黄赌毒明星音乐以及邪教徒歌舞防治偷盗骗等!

交通安全教育 遵纪守法 安全守纪 安全距离出行

严禁!淫娱世家淫贼怨贼滥用过期域名网址转向六合彩色情淫赌毒传播邪教等教唆犯,乃至歌舞浏览器等,如有人发现遇到请到违法举报网站举报!文章来源网络:如间杂有邪说邪唱歌曲名称怨文字教唆不善或不正确请自净其意!【邪教徒歌舞音乐怨文字是附佛外道先邪说其次是四人帮邪说怨文字再次是一般人被教唆说】警惕淫怨家贼乘坐交通工具乃至公园公路边传播音乐淫词歌曲舞乃至邪教徒歌防止教唆好声色等,防治性侵猥亵犯罪传播色情淫秽信息等犯罪!


1616932505334851.jpg


说到孝顺,中国人几乎没有反对的。数千年来的观念所然。在佛法中也提倡孝顺。同时也提出了父母的义务。《善生经》中讲述了其中的要点。

善生。夫为人子。当以五事敬顺父母。云何为五。一者供奉能使无乏。二者凡有所为先白父母。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善生。夫为人子。当以此五事敬顺父母。

作为父母的孩子,要做五件事情来孝顺父母。

第一件:供奉无乏。

供养父母,钱财、生活物品、看护辅助等劳力,这都是供养父母的范围。总之是令父母生活无忧。物质条件要能够满足。具体条件可能会因为各自的原因而不太一样。有人富裕些,有人穷困点。看各自的客观条件。

但是不可令父母困乏、生活困难,这样是不可以的。令其有基本的物质条件是最低标准。

第二件:自己做的事情要先和父母说

其实和现代讲的:多沟通,意思非常相近。自己的情况、计划、工作,有事没事都和父母念叨一下。有重大的决定一定提前和父母说一下,讲一讲。并不是说让父母替你拿主意,而是不让父母担忧,不让父母难过。因为孩子有什么事情都不跟父母说,父母是比较担心的,而且做什么根本不打招呼,让父母感到被忽视,心里自然不会愉快。有远行,要和父母讲目的地、行程什么的。目的也是如此。

孝顺其实并不是光付出财力,还要多多和父母交流。

三者父母所为恭顺不逆

父母所做的事情恭顺不逆。不要反对。父母要做什么事情,有什么意图,有什么想法。这个要尊重,要恭敬,不要故意反对,非要拧着劲来。

父母亲作为自己的长辈,付出了不少的辛苦,理应获得尊重、获得尊敬。这一点是任何形态的社会和制度公认的。

这个并不是形式上的,对父母要鞠躬,要磕头。那未必是真的,除非父母爱好这个,就希望看这个,那倒是。真的孝顺体现在行动和态度上,父母有什么想法、爱好、愿望,想做什么事情,都是要给予足够的尊重。

这个会让父母很开心的。其实这就是孝顺的目的。

四者父母正令不敢违背

父母正确、正当的要求、教导不要违背。说到这一点你不得不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这里谈到的原则是非常恰到好处的。佛没说父母的要求不可违背,而是在父母的要求教导之前加了一个标准。

父母有没有可能会犯错误?肯定会的。否则不会出现这么一句。正确的教导,对自己有益的教导不应该违背。这个准则,无论是从佛教角度,还是普通人的角度都适用。

即便不是佛弟子,不知道佛教,这个原则也适用。普通人在社会中对那些父母正确的要求、教导,也应该不去违背,这才是孝顺。

正当、正确的要求是指那些符合十善业的标准的要求和教导。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偷盗,那肯定不是什么正当的事情。这个要求就不必“不敢违背”了。

所以从这里我们看出,真正想要孝顺父母,首先自己要懂得什么是正确、正当的,心里有正确的标准才能有正确的选择。

社会上的确有不太像话的父母,教导儿童乞讨、偷盗、或者虐待、打骂等等。这个时候孩子不该“不敢违背”,我们也不该鼓励其逆来顺受,令父母与孩子都造恶业。

从这里如果做父母的也应该知道,随时反思自己的要求和教导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正当。

五者不断父母所为正业

父母所做的事情,如果是正当的职业、事业,是合理的,那么就不要去障碍、去断送掉。

貌似和上一条相差不大,上一条着重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要求上。这一条是反过来,孩子对待父母的事情上。标准一样。孩子对待父母所作的正确合理的事情要支持,要尽量帮助。不可想办法障碍,断送掉。

那么父母所为恶业呢?需不需要断送?这个就要看具体的情况。还要结合个人所处的民族、风俗习惯。不可一概而论。

佛教对于孝顺的概念就是如此:供养父母不能令其生活困难,有重要的事情先和父母讲,多沟通。对于父母正当合理的教导、行动、事业,都要尊重顺从、支持。这就是孝顺。

在佛教中对于父子、夫妻、上下级、师徒等等关系,向来是双方面要求。在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中,父母也需要有父母的责任和义务。

父母复以五事敬亲其子。云何为五。一者制子不听为恶。二者指授示其善处。三者慈爱入骨彻髓。四者为子求善婚娶。五者随时供给所须。善生。子于父母敬顺恭奉。则彼方安隐。无有忧畏

父母对待孩子,有五件事情。在这里注意经典说,父母以这五件事情,敬亲其子。父母对孩子用到了敬字。这个在中国传统的孝顺可能是看不到的。

孩子也需要尊重。不可因为他是小孩子,就可以忽视。这里体现得是佛教的平等观。

父母的责任首先是:

一者制子不听为恶

简单说就是不要做坏事。父母首先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善恶标准,令其不要作恶。造恶业则有苦果。痛苦必将伴随。这是最重要的义务。

二者指授示其善处

教导孩子什么善,如何做才是正确的,合理正当的。怎么才是好的。做得到做不到先不说。首先要让孩子知道善恶的标准。所以说是示其善处。展现给孩子怎么做是好的。

这个和上一个不同。上一个是强制性的。这个不是强制性的。

善行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非常好,甚至父母自己都是如此。所以能够给孩子一个正确的标准,一个健康的人生观,健康的人格是父母的责任。

三者慈爱入骨彻髓

父母对孩子的慈爱是一种责任。因为孩子是需要爱的。要在父母的关爱中才可能健康成长。所以如果作为父母生了孩子却不给与关爱,那就是没有尽到义务。

以前的时候,或许现在还存在,在农村的一些地方,生了女孩子就非常忽视,女孩子得不到关爱。这种现象并不鲜见,这样的父母就不是合格的父母。

甚至有的以孩子为牟利的工具,功利性太强,就失去了慈爱的源泉。在佛教中,父母养育子女并非是功利的。

至于生了孩子不仅不慈爱,反而是虐待打骂,那就根本没有做父母的资格。

四者为子求善婚娶

为孩子张罗门好婚事。这话其实对大多数父母来说都是有点多余。这是天经地义的嘛。

当然在古时候,因为父母的主导性更重一些,所以如果父母不积极争取,孩子就没什么办法了。

现代社会,这个问题的侧重有些变化。父母多数都有这个愿望。但少数也会有其它的想法,功利性的目的多了,考虑子女幸福少了些,甚至直接就是功利占主要成分,那就要不得了。

五者随时供给所须。

孩子小的时候需要父母提供日常生活的种种。这个是父母最基本的责任。养育孩子的物质条件。

同样的道理,这个物质条件也是根据个人的情况,并无一定的标准。

佛教中对父母的责任就是:教育孩子有正确的观念,不作恶事,关爱孩子,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生帮助,比如婚娶。

佛教对于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讲的很清楚,各有各的责任和义务,范围清楚明晰。大家了解后依照奉行,自己和家庭都会幸福美满。


《佛说骂意经》:人持戒乃孝顺。报父母恩耳。何以故。不杀万物得长生。不盗物皆富。不淫不乱不欺皆信。不饮酒皆净。父母有时堕是中便安隐。

注:人持戒才是真孝顺,才能报答父母恩,为什么呢?因为不杀生得长寿,不偷盗得富贵,不邪淫得贞良配偶,不妄语得信任,不饮酒得清净,这样父母才放心。

  佛陀在世的时候,都是在以身作则,教四众弟子要孝顺父母。有很多的经典都谈到父母恩德:十月怀胎,三年的哺养,推干就湿:小孩尿床了,把小孩放在干的地方,自己睡在湿的地方;粮食有限,首先给小孩吃;子女生病了,恨不得把病移到自己身上来,一生都在牵挂子女。无私的奉献。理解了父母的心,才会稍微能理解一下佛心。佛对一切众生等同一子,就是父母那样慈爱的心。由此在这个世间上,对每一个人来说,最有恩德的是父母。如果不能知父母的恩,不能报父母的恩,那这种人,人都很难做成,更何况去学佛了。


  释迦牟尼佛,也就基于这一点,来施以教化。

  有一年,饥荒之年,原始佛教的比丘都是托钵的。饥荒之年,每个人家自己都吃不饱,所以比丘托钵也就常常是空钵而回,托不到饮食。而佛陀也不例外。佛陀托钵也常常空钵而回,到了第三天还没有托到一点粮食。当时有个比丘,路上看到佛陀,又拿着空钵回来,好像身体很虚弱的样子,他就想到佛陀是世间无上福田,他都托不到粮食,那怎么办呢?他就想供养。他拿什么供养呢?他唯一的财产,就是三衣一钵,他就把这个给变卖了,换了点钱,再购买粮食。然后呢,盛了一钵满满的饭供养给佛陀。佛陀是五眼圆明了,知道他这个饭的来历,但还是明知故问:“这个饥荒年代饮食难得,你怎么能得这么好的一钵饭呢?”这位比丘说:“我看到佛陀三天没有托到钵,我发心把我的三衣卖掉了,换了这一碗饭,来供养佛陀。”佛陀说:“这个三衣,这个袈裟,是三世诸佛解脱的幢相,最胜最上的。你发起这么大的心把三衣卖掉,换来这钵饭,这个份量太重,我吃不消,我不能接受你这钵饭。”这个比丘说,“佛都不能够接受这钵饭,那世界上还有人能够吃得消这钵饭吗?”佛陀说:“有。你有没有父母?” 比丘说:“我有父母。”佛说:“你父母能吃得消这钵饭,你去供养你的父母。”紧接着佛就问:“你父母信敬三宝否?”这比丘说:“我父母还不信敬三宝。”佛陀说:“你把这钵饭供养你父母后,你父母就会信敬三宝。”

  你看,这就是佛陀在以身作则,让他去供养他的父母。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