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依附性。 其言论源于佛经或佛教教义、民间信仰,但又做以改动。或杂糅道教、儒家思想,或加入神鬼思想,或歪曲佛家思想、术语等。
二、简易性。 以教化人为善为表。思想及言论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教规和戒律要求。修行方法简单易行。
三、诱惑性。
1、求善求好的诱惑。 表层以善言、善语告诫人,使求善,实则将欲望隐藏更深。如说得多了德就能如何如何。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德。而别人打你骂你是给你送德,是好事。其实无非将财变德。肤浅至极。
2、健康的诱惑。 多以“二和一”的形式存在,即修心修身。讲练功。且练完是自己的。宣扬能起到预防、治疗疾病、驱邪的作用。
四、恐吓性。 排斥其他法门或教派。甚至不许看其他法门、教派的书籍。多言修我的则好,不修我的则不好。信我则去病、去附体,不信我则不去,且定有灾难。
五、诡辩性。 没有修与不修、信与不信的实际概念。你好了,就是信我的缘故,你没好就是心不诚。
六、独尊性。 言我最好,我最大。我是某佛、某菩萨、某罗汉转世,我是神、佛甚至我胜神、佛。或言我受某佛、某菩萨、某神指派,来普渡众生。我造宇宙,我造空间。多是异类、天魔附体,故能常显神通,或放光动地、或现佛、菩萨、天仙等形象令人生信。肆意排斥、歪曲、贬低其它正宗宗教、法门、经意。
七、系统性。 有自己的理论系统。但多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不能自圆其说。虽被专业人士提出批评。却不认账。
八、功利性。 并非所有附佛外道组织者都有功利性。有的是正法走偏所至。自以为精妙,实则已入误区。但大多以功利为目的。或为名誉或为钱财。
附佛外道畅行的表层原因:
一、人们对佛教、道教等教派教义的无知或一知半解。正法教义被外道盗用、改用。
二、较其他博大精深的正法肤浅、简易。更容易为各层人所理解和接受。
三、较正法有功利性。多以治病、健身、驱邪、修灵、修心吸引人。
四、较正法可带来荣誉感。佛法讲究众生平等。附佛外道大多讲究心性、灵性的层次、等级。
五、较物质利益荣誉感,是一种精神崇高荣誉感。看似高尚。实则仍是凡夫虚荣思想。